扁平足

一個正常的足底足弓,是由正常的足部骨頭及關節結構組合成類似弓箭的 “弓” ,再由足底的蹠膜及肌腱組合成類似弓箭的 “弦” ,這個弓箭的組合在支撐體重時就好像是足底避震的彈簧;在平躺時是休息的狀態,在站立、走路、及跑步的時候就被擠壓,這時候負擔體重的肌腱,尤其是後脛骨肌就會發生作用,把足弓的頂部拉高,使得足弓保持彈性。

扁平足的分類

1. 外翻足踝合併扁平足:這類的兒童在出生時,即因為「壓胎」(胎兒在子宮內其足部受到壓迫)形成外翻足,也因為外翻足的關係,足弓的內側較為鬆弛,站立時承受較多的體重,也有更多的部份接觸地面。
2. 韌帶鬆弛及肌肉無力合併扁平足:有些兒童先天(不見得是遺傳)韌帶比較鬆弛,或肌肉比較無力;這種現象可能是生理性的,也可能是病理性的。後者如唐氏症兒,先天性皮膚鬆弛症,先天性肌無力,或是腦部脊椎神經系統異常等。因為組織無法支撐足弓,自然形成扁平足。
3. 兒童成長時肢體的鐘擺現象合併扁平足:兒童成長過程的肢體鐘擺現象,是指出生時傾向有O型腿,到了兩歲左右傾向有X型腿,一直到六、七歲才會逐漸改善成較直的肢體。這個時候,小朋友同時也會有內八字或外八字步態!根據成大醫院對幼稚園的調查,將近一半(50%)這個年紀的小朋友有這種現象,而且根據統計分析,X型腿合併有扁平足的機會非常高,這是因為X型腿的小朋友站立或走路時,把重心落在足弓的內側,使內側足弓這個彈簧系統承受了比正常更多的重量,當然就會表現出扁平足的情形了!
4. 附生舟狀骨合併扁平足:在足弓的弓部,有一塊舟狀骨,是一條維持足弓很重要的肌肉---後脛骨肌附著的地方。當站立時,後脛骨肌為了抵抗地心引力而收縮,也使得足弓正常的弓起來。但是,百分之二十的人口,很不幸地,在舟狀骨旁邊會多長一塊附生舟狀骨,此時大部分的後脛骨肌無法正常地附著在舟狀骨,反而附著在附生舟狀骨,這時候足弓的肌肉牽引力量消失或減弱,自然便形成扁平足了!
5. 其他先天性或結構性足部異常合併扁平足:這些問題其實只佔扁平足的極少數,但卻不太容易治療;有些手術後結果不錯,有些會改善,但有些連手術都很難治療。這些,包括先天性垂直距骨異常,先天性蹠骨融合,先天性內翻馬蹄足被過度治療,及阿基里腱太緊等,問題不一而足,必須個別分析及討論。

扁平足的影響

扁平足因為足弓的避震效果較差,耐力便不足,想要成為可以長途行軍的士兵,逛百貨公司可以逛一整天的瞎拼族,或長跑的選手,基本上是有潛在的困難及挑戰的;不過,困難及挑戰並非不可能達成,只是必須付出的努力要多些罷了;而沒有扁平足的其實如果缺乏很好的訓練,也並不一定就可以達成上述的目標。萬一扁平足使得足耐力降低,反正現代戰爭也不靠行軍了,逛街的快樂不一定在時間的長短,而長跑也只是運動的一種而已;所以,認清楚自己足弓的特點及其極限,再好好保養並量力而為,扁平足就好像近視一樣,不見得是大不了的缺陷。
不過,扁平足在不當使用後,在退化的過程中,也被留意到與拇趾外翻及中蹠骨疼痛,足跟痛等常見的退化性疾患有關,就好像深度近視常與視網膜剝離的眼疾相關一樣,是一個並不必然發生,卻值得留心與注意,以期避免或早期預防診斷的附生問題。